「膚色是忌妒的顏色,是我對你所有回憶的底色。」
星期天
走進台式劇場 膚色的時光
聽著 綺貞的歌曲 文藝的對白 疑幻的音樂
看著 糾纏的愛情 懸疑的劇情 雙面的舞台
心 一直噗通噗通的亂跳
呼吸 沈重 凝著
沈默 沈默 打破沈默
文字
無論在情書紙上
還是在whatsapp兩剔前
不止能傳遞心意
也能像刀刃般 刺穿 劏開
像劇場中的主角Eyes一樣
心在淌血
一滴 兩滴 三滴
灑上鹽 站起身
書 文字 設計
文:饒雙宜
[摘自香港《明報》星期日副刊「手作生活」專題]
上兩周訪問了「自發作」的眾參與者,見他們每人手執自己創作的「書」,自豪之情流竄滿臉,我也躍躍欲試,希望能以雙手去感受書本的製作過程。假使你沒有什麼想與別人分享,也總需要一本筆記簿吧?是次特別請來年輕書籍設計師陳曦成,為大家示範,如何只用針線,將紙張縫合起來,成為一種藝術。
陳曦成辦公室的案頭,書籍排列整齊,都用透明膠袋裹起來,愛惜之情顯而易見。說他是書癡,一點不為過,但此癡不同彼癡,他愛書、儲書、不光為閱讀,是愛書籍本身。
數年前,他曾經推出《英倫書藝之旅》,記錄了他在理工大學畢業後,隻身遠渡重洋念book design的經歷。他為設計系學生,他早早知道自己鍾情於書籍和字體設計,矢志不渝,從英倫回來,加入了三聯書店,為不少書籍設計起嫁衣裳。
一本書其實有六個面
《英倫書藝之旅》一書裏,圖文並茂,呈現了他不少手工書籍,如何由概念衍生成實實在在的物件。曦成認為:「設計書時若着眼於layout,書會不夠立體。」他翻着自己設計的《老舍之死》,只見書邊藏了老舍兩張照片,向左翻和右翻時,分別呈現着:「一本書其實有六個面,設計師要思考的是,如何好好利用這些空間去傳意。」
他坦言,是英國的學習拓寬了他的視野:「以前在理工念書時,大家都專注在平面設計上。去到英國,加上我讀的是藝術課程,其實做什麼都行,我特別對物料和釘裝有興趣,可能因為香港很少接觸。」做了不少試驗,使他領會到,書是一種physical object,「由裁紙、釘孔、穿線開始去做,可以用身體記憶去感受書本之感」。相比起只着眼於頁面上的平面設計,他同時會思考紙張與他或與讀者的關係,「頁與頁之間的互動,頁面上每個元素的互動,都是重要的」。他仍在鍛煉眼睛,去察覺每個元素之間的關係,「做到眼與手協調之後,才能做出有內容的設計,而當你知道如何去釘裝一本書,了解其製作過程,思考設計時可以去得更闊,更深,更遠。做到與書內容緊扣,營造出不同感覺或效果。」
雖然在出版社工作,不能再做手縫書,但曦成仍頗享受書籍設計,想盡辦法將一些手作元素和細節,加進設計裏。
(此訪問刊於香港《明報》13.01.2013)
剛剛過去的假期,我在瘋狂追看大陸電視劇《三國》,幾天便看了五十多集,其中,曹操有句對白令我印象很深刻:
「自古以來,大奸似忠,大偽似真,忠義跟奸惡,都不是能夠從表面就能看出來的,也許你們從前錯看了我曹操,現在又看錯了,可是我仍然是我,我從來都不怕別人錯看我。」
試問能夠真正了解一個人,究竟有多難呢?無論他是你朋友、知己、情人,抑或是敵人。
朋友說:「設計師的Final Destination是什麼?是開設自己的公司;這只是遲或早的問題。」
前幾天跟大學導師及同學出來小聚,導師問我們五年之後會在做什麼,我竟然不經意答道:「不知到時自己能否自己出來開公司呢?!」,比著以前的我,我肯定不會答這個。但現在的我,開始有這樣的想法了。
五年前,因緣際遇之下,隻身出走英國留學,拼了命在倫敦讀書工作待了三年多,及後返港工作年多的時間。五年前,從沒想到五年後的今日,我真的能夠照著自己的方向與目標一步步邁進,成為一個真正的Book Designer,我的Dream Job。我很慶幸的是,畢業以來,帶著小運氣,奮鬥掙扎堅持走來的Career Path,證明沒走錯,想專心一致造書不是不可能的!
那,下一個五年呢?大方向從沒變過,仍然得專心造書。而世界太大,香港太細,出去看多些這個大世界,不要做井底之蛙,更不要被自由之行人掩沒。另外,也得開始佈設網絡,打好基礎。最重要的,當然,要專注磨練成就好設計的能力,現在還有多方面不足,實在需要專心好好啄磨。
也不止一個朋友問我,你不想當老師嗎?你很像啊!哈哈!我自己知自己是什麼料子,當一個Part-Time Tutor教Book Design可能還勉強可以,但要當真正的老師教設計,你們還是太瞧得起我了,哈!未來的事無人知,總之什麼與書有關的事,也應做多些學多些吧!
也是朋友說:「我出來只造書也可以餬口,但只有白飯,沒有餸呢。」希望五年後我能做到,可以有飯也有餸吧!
踏入2013,希望大家都繼續能做自己喜愛的事,繼續開心~!
Shing x
[圖攝@上海紅坊]
Recent Comments